咨询服务热线:021-55123896、18001669323
咨询范围
   儿童青少年心理
   养生保健
   生涯规划
   婚姻情感
   神经症
   公益项目
    当前位置:咨询范围>>婚姻情感
亲密,男女有别

  下午茶时间,常可见到两位女性朋友坐在一起,隔着茶桌对谈;不知不觉中,四、五个小时就过去了。她们并没有重要的事情要商量,也没有重要的问题要解决,亲话 家常或互诉衷肠均可;她们的聚会,并不一定有个理由。她们之间甚至可谈得很深,表露许多情绪,分享许多秘密。一份亲密的友谊,在两个女性之间,似乎很容易 滋长和建立。

  两个男性却很少用纯粹聊天的方式来建立友谊。男人之间的友谊,是间接而需要借用媒介的。他们可以在一起打高尔夫球培养友谊,或借着喝酒来释放彼此的情绪,在 开怀畅饮之后,才能开怀交谈;或许一个做生意的计划、一个作研究的主题,也可以是他们相聚的理由。男人与男人的亲密,是间接而具有目的性的。

女性之间借着“言语”达到亲密;男性之间借着“工作事件”而建立情谊,其中并不需要涉及许多个人的心情。由于男性与女性在亲密关系的质地上有所差异,无怪乎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建立亲密关系时,会有许多困难。男女对亲密各有不同的期望与方式,彼此若不经过调适,误会及抱怨很容易产生。

年轻夫妇对亲密的看法有异

  在婚姻咨商当中,和“亲密”这个话题有关的抱怨,多来自太太,尤其在婚姻前期最易发生。在这一阶段里,处于三十多岁的丈夫与妻子,在两性心理差异甚远。太太常嫌先生不愿多沟通,先生则认为彼此的亲密已经足够;太太说先生不够重视婚姻,不够爱她,先生则认为这是天大的冤枉。

  王太太说:“结婚以后,他越来越不跟她分享他的心事,我们之间交谈的深度,还不如我与一些女性同学来得好。我怀疑他对我的情爱正在减退当中。”

  王先生理直气壮地说:“我在家里什么事情都做,送孩子上学,夜里起来帮忙换尿布,薪水双手奉上。在做了这么多事情之后,还需要说些什么来证明我的爱吗?”

  王太太:“但是我心理觉得不安,而且不能满足。如果你爱我,为什么不能说出来,让我听到呢?”王先生:“如果我不爱你,怎么会娶你!”

他们夫妻之间的对话,可能道出了不少年轻夫妇对于“亲密”看法的差异;太太长久遗憾于不能由丈夫口中听到甜蜜的话语,而做男人的,却遗憾于自己在行动上为家庭的付出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与赞许。夫妻对亲密的解释不同,因而造成在亲密关系上失之交臂,岂非可惜?

男女最早的学习经验不同

  有心理学家指出,男性与女性在亲密关系上最原始的学习经验,就是不同。“母亲”是我们每个人的第一个亲密对象,打从胎儿时听她的“砰通”心跳声开始,我们与母亲就有一份最原始的联结;可是,出了娘胎以后,男孩与女孩在发展上,却开始走上不同的路。

  一个小女孩在与母亲这个亲密对象的交往上,可以完全的心安,只要彼此愿意,不论在语言上或肢体上,她们多么亲爱都没有多少关系;而且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,以 母亲为模仿与认同的对象,女孩子心中也丝毫没有任何冲突,因为在她的人格深处,知道自己也将长成像母亲一样的女性。贴近着成长,踏着她的脚步前行,对女儿 来讲,是天经地义而十分自然的。因而在女孩的第一份亲密关系上--她与母亲之间,可以达到非常高而表里一致的程度。

  小男孩的发展就不一样了,他和小女孩一样需要和母亲贴近,然而小男孩有较大的机会被别人开玩笑说:“这么大,还贴着妈妈!”在成长的过程中,他也逐渐发现到自己是一个男性,与母亲并非一模一样。更重要的是,在男孩身体长成的过程中,与母亲过多肢体上的接触,会引发他人格深处的不安;无论是来自社会文化的教导,或是男孩自己身体中的感应,他都很自然地听到一个声音:“要保持一点距离才妥当。”到了某个年龄以后,男孩便不能尽情与母亲搂搂抱抱。因此,男孩与生命中第一个亲密对象相处,是夹带着不安的,而亲密的程度是有所限制的。

  男孩子模仿与认同的真正对象是“父亲”。在模仿父亲时,他才可以完全心安而表里一致。一般来讲,在孩子生命最早期,父亲比母亲在距离上稍远一些,由于父亲这个亲密对象与他是比较有距离的,也就影响了男性在亲密关系中的体验--一种较有距离而间接的亲密关系,才是他所熟悉和觉得适合的。

倘若我们认识了男性与女性不只在生理结构上有所不同,在亲密关系最早的学习方式上,也有明显的差异,当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时,我们或许能有更多的宽谅,允许异性以他(她)的方式,来表达亲密,盼望亲密;而彼此之间的协调,自然是必需而难免的。

在亲密对象上投射“全好”或“全坏”

  有时候,我们会在亲密对象身上投射“全好”的形象。就像在婴幼儿心目中,父母亲是全能、全好的一般,谈恋爱时“情人眼中出****”也是;那时在所爱的人身上看不到缺点,一切都是美好的。而且当我们投射“全好”到他人身上时,常把人性中坏的部分“保留”了给自己,因此易有相形见拙之感,甚至有一种怕配不上对方的惶恐,因而更殷切地向对方示好。因此,在恋爱中,彼此之间的亲密不是问题。

  然而到了婚后,我们却往往把另一种投射的心理机制--“全坏”施展出来。那时候,我们会如同圣经上所比喻的“只见对方眼中细屑,不见自己眼中大梁。”敏感于对方的缺点,怎么看都看不出对方的优点来。而且在我们投射“全坏”的时候,又会把人性中的美好保留给自己,因此很难反省自己的错误。

  在亲密的对象身上投射全好或全坏,是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,也是我们的成长过程必经历的。认识了这样的过程,就能明白,何以许多配偶在婚前是相看两不厌,在婚后却反目成仇,越看越不顺眼。

   我们曾由婴儿的无知与当时对父母全能的幻觉当中,逐渐清醒,那似乎是一个失乐园的过程:我们发现,父母非但不是全能,而且常不了解我们,甚至也常会犯错,具有许多的缺点。在我们逐渐打破父母“完美形象”的过程当中,自己也逐渐长成一个独立的个体。

Copyright 2012 上海馨之生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公司电话:021-55123896
公司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政立路1588弄5号101室 邮编:200434
备案/许可证编号为:沪ICP备12040211号-1 工信部网站